第一八九章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-《汉乡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谁?”

    “何愁有!

    何公还说,夫君如今正在气头上,想要让夫君平息怒火,就只能拖住他,不让他现在做任何的决定。

    拖过三天或许就有转圜的可能。”

    “他凭什么说三天后会有不同?”

    苏稚愣了一下道:“是啊,他凭什么这么肯定的告诉我会有转圜的可能呢?”

    宋乔恨铁不成钢的点点苏稚的脑门,洗漱之后,就带着丫鬟去找何愁有了,她很想知道三天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。

    云氏果园里的果子结的又多又密,管理果园的园丁正在给果树间果,云音对园丁们故意把小小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丢掉非常的不满。

    想要教训一下园丁,却被充当园丁的云氏少年给鄙视了一通,在他们面前,云氏大女并没有特别的特权。

    张安世回来的时候,云音依旧在跟少年人争辩,两方各执一词谁也没有退让的意思。

    在一边看了很久的云琅,终于忍不住了,就让园丁特意给云音留下一颗结满果子的树不要间果,看看秋日之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。

    在云氏,以理服人是最重要的一个特质,也就是说,在云氏道理最大,而不是出身。

    云琅以为,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云氏子弟,才不会有太多的奴性。

    而在大汉这个封建帝国里,身份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,如果真的把这些少年人都给培育成,自尊,自强,自爱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性子,那是云琅在对这些少年人犯罪。

    这些孩子将来都要成为大汉国的中流砥柱的,如果因为白衣傲王侯这样的性格缺陷半途就陨落掉,那就太可惜了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云琅都认为,学识是人的立身之本,而世事通达的话,就能让这些少年人把自己的学识发挥到最大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只要是云氏出来的少年人,必须有自己的坚持,却又要懂得通过迂回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    在云琅的记忆中,大汉国本身就不缺少烈士,志士,而儒家的学问最能培养的就是这两类人。

    也正是这两类人,让儒家在历史上经受住了考验,最终流传万世而不衰。

    儒家喜欢让自己的弟子按照书本上讲的道理活人,或者死去,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一般并不太考虑人性。

    云琅不同,他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少年人,他们能成顶梁柱固然让人欢喜,即便是成不了顶梁柱,只要快活的活过一生,云琅也能接受。

    如果丈人在离开云氏的时候明白的告诉云琅,他们准备投靠皇帝,准备给自己闯出一条不一样的出路,云琅绝对是敲锣打鼓送他们离开,并且会给他们足够多的帮助。

    结果,丈人离开云氏的时候是用欺骗的方式离开的,还告诉云琅,他们此行是为了给云氏准备一条后路才走的。

    即便是这样欺骗性的离开,云琅也能接受,指望一个统领璇玑城东躲西藏这么多年的一个中年人向别人交心,这是不可能的,甚至是一种奢求。

    可是,苏子良偏偏选择了最卑鄙无耻的一种选择,仗着自己对云氏的熟悉,利用自己对云氏的了解,准备用云氏来搭建他们登天的梯子,这就让人无法接受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